

以下是门芯板菱镁改性剂的主要配方组成及作用说明(约300字):
配方组分:
1. 有机聚合物乳液/可再分散乳胶粉 (8-15%):
* 常用材料: 乳液、苯丙乳液、VAE乳液(-乙烯共聚乳液)或对应的可再分散乳胶粉。
* 作用:
* 增韧抗裂: 在硬化体中形成聚合物膜网络,显著提高韧性和抗冲击性,减少脆性开裂。
* 改善粘结: 增强与填充料(如锯末、粉煤灰)及增强材料(玻纤网)的界面粘结力。
* 封闭毛细孔: 填充部分孔隙,降低吸水率,提高抗渗性。
* 缓冲内应力: 减少因温湿度变化或干燥收缩产生的内应力。
2. 无机改性剂/外加剂 (1-5%):
* 常用材料: 磷酸盐(如磷酸二氢钾、三聚磷酸钠、六偏磷酸钠)、硫酸盐(如)、硅酸盐(如水玻璃)、铝酸盐等。
* 作用:
* 抑制返卤泛霜: 与游离的Mg²⁺或Cl⁻反应生成稳定不溶物(如鸟粪石),或改变结晶路径,显著减少表面吸潮泛白现象。
* 提高耐水性: 优化水化产物结构(减少吸湿性强的Mg(OH)₂,促进生成更稳定的相),降低软化系数。
* 调节凝结硬化: 可能影响凝结时间或水化速率。
3. 活性矿物掺合料/功能性填料 (10-20%):
* 常用材料: 粉煤灰(需磨细)、硅灰、偏高岭土、矿渣微粉等。
* 作用:
* 微集料填充: 极细颗粒填充孔隙,使结构更密实,提高强度和降低吸水率。
* 火山灰/活性效应: 与Mg(OH)₂反应生成具有胶凝性的水化硅酸镁(M-S-H)等,增强后期强度,改善耐久性。
* 降低成本: 部分替代价格较高的氧化。
4. 表面活性剂/分散剂 (0.5-1.5%):
* 常用材料: 木质素磺酸盐、萘系减水剂、聚羧酸系减水剂。
* 作用:
* 减水塑化: 降低拌合用水量,提高料浆流动性,减少成型需水量,从而显著提高制品强度和密实度。
* 分散均匀: 使各种固体颗粒(MgO粉、填料)在浆体中分散更均匀,避免团聚。
5. 消泡剂 (0.1-0.3%):
* 常用材料: 有机硅类、矿物油类或聚醚类消泡剂。
* 作用: 消除搅拌和浇筑过程中引入的气泡,减少制品内部孔隙,提高强度和表面光洁度。
关键点说明:
* 百分比基准: 上述百分比通常以氧化(轻烧MgO)的质量为基准。
* 协同作用: 改性效果是多种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,而非单一成分。例如,聚合物增韧与无机剂防水、填料密实相辅相成。
* 配方调整: 具体配比需根据原材料(MgO活性、氯化镁纯度浓度)、生产工艺(搅拌、成型、养护)、环境温湿度及终性能要求(强度、韧性、耐水性、防返卤等级)进行大量试验优化。
* 目标: 该配方体系旨在综合解决菱镁门芯板的脆性大、易开裂、耐水性差、易返卤泛霜等关键缺陷,提升产品稳定性和使用寿命。
此配方框架提供了菱镁门芯板改性剂的主要技术路线,实际应用需结合具体条件精细化调整。
上一条:匀质板菱镁改性剂应用领域有哪些
下一条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