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好的,这是一份关于玻镁板(氧化镁-氯化镁体系)菱镁改性剂主要配方的说明,控制在250-500字之间:
玻镁板菱镁改性剂的目标是优化氧化镁(MgO)与氯化镁(MgCl₂)溶液反应生成5·1·8相(5Mg(OH)₂·MgCl₂·8H₂O)的过程,抑制有害副产物(如3·1·8相),解决板材易出现的返卤、泛霜、变形、强度低、耐水性差等问题。其主要配方通常包含以下几类关键组分,常复合使用以达到效果:
1. 缓凝剂/相转化调节剂:
* 作用: 延缓MgO水化初期过快放热,促进5·1·8相稳定生成,抑制3·1·8相形成。
* 常用成分:
* 磷酸及磷酸盐: 如磷酸(H₃PO₄)、磷酸二氢钠(NaH₂PO₄)、磷酸二氢铵(NH₄H₂PO₄)、六偏磷酸钠((NaPO₃)₆)。,是主流选择,但用量需控制(通常0.1%-1.5% MgO质量)。
* 有机酸及其盐: 如柠檬酸、酒石酸、草酸及其钠/钾盐。效果较温和,兼具缓凝和减水作用。
* 硼酸及硼酸盐: 如硼酸(H₃BO₃)、硼砂(Na₂B₄O₇·10H₂O)。缓凝效果明显,也有一定防水作用。
2. 减水剂/分散剂:
* 作用: 降低料浆粘度,提高流动性,减少拌合用水量,从而降低孔隙率,提高密实度和强度。
* 常用成分:
* 减水剂: 如聚羧酸系减水剂(PCE)、萘系减水剂(FDN)、系减水剂(SMF)。效果优异,是现代改性剂的重要组分(添加量0.1%-0.8% MgO质量)。
* 木质素磺酸盐: 价格较低,兼具缓凝和减水作用,但效果不如减水剂。
3. 增强剂/增韧剂:
* 作用: 提高硬化体的力学强度(抗折、抗压)和韧性。
* 常用成分:
* 水溶性聚合物乳液: 如乳液、苯丙乳液、VAE乳液、丁苯乳液等。在基体中成膜,增强韧性,改善抗冲击性(添加量3%-10% MgO质量)。
* 有机硅乳液: 兼具增强和防水效果。
* 纤维(短切): 如PP纤维、PVA纤维、玻璃纤维。在料浆中分散,起物理增韧、防裂作用。
4. 防水剂/憎水剂:
* 作用: 降低硬化体的吸水性,抑制返卤泛霜,提高耐水性。
* 常用成分:
* 有机/硅氧烷: 如硅酸钠、乳液。在毛细孔壁形成憎水膜(添加量0.3%-1.5% MgO质量)。
* 硬脂酸盐: 如硬脂酸钙、硬脂酸锌。填充孔隙并具疏水性。
* 石蜡乳液: 提供物理阻隔。
5. 活性掺合料/矿物填料:
* 作用: 填充孔隙,改善级配,降低内应力,降低成本,部分(如粉煤灰、矿渣粉)具有火山灰活性,参与反应。
* 常用成分: 粉煤灰、硅灰、磨细矿渣、偏高岭土、石英粉等(添加量较大,5%-30%不等)。
重要提示:
* 配方是复合体系: 实际有效的改性剂很少是单一成分,而是根据MgO活性、氯化镁纯度、环境温湿度、目标性能要求,将上述几类组分按特定比例(需严格实验确定)科学复配而成。
* 添加量是关键: 每种成分的添加量范围很窄,过量或不足都可能适得其反。
* 原料质量是基础: 改性剂效果依赖于MgO活性含量、MgCl₂溶液浓度与纯度。
* 工艺匹配: 改性剂需与合理的搅拌、成型、养护工艺(尤其是早期养护温度湿度控制)相结合才能发挥效果。
总之,一个的玻镁板改性剂配方,关键在于通过缓凝剂调控反应,减水剂优化结构,增强剂提升力学性能,防水剂解决吸潮返卤,并结合填料调整,形成协同效应,终获得性能稳定、耐久的板材。
上一条:活动板房菱镁改性剂有什么特点
下一条:没有了